美國經濟曾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時期,GDP增速放緩,通貨膨脹率卻居高不下,形成了所謂的“滯脹”。然而,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沃爾瑪、可口可樂、百威、亨氏和麥當勞等品牌卻逆流而上,創造了經營上的奇跡。
百威通過堅守市場份額策略,不斷擴建產能和加大營銷投入,最終在競爭中占據了優勢;可口可樂則通過一系列營銷活動,持續鞏固其品牌地位;亨氏通過主業的放量和營銷的發力,成功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而麥當勞則通過高速擴張戰略,迅速增加了門店數量。
每一波大的產業趨勢、需求演變都基本抓住并敢于投入,這些品牌的成功,不僅在1970年代的逆境中建立了行業領先地位,而且在隨后的經濟復蘇中,憑借心智占領和規?;瘍瀯?,實現了產品多元化和市場全球化,完成了企業發展的躍遷。
周期無往不復,消費底部之后又復蘇,這些穿越經濟寒冬的企業能給當下的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帶來哪些經驗啟發。
01
大變局下的新機遇
1974-1980年,美國GDP平均增速僅2.5%,CPI平均增速高達9.3%,經濟陷入深度滯脹。但隨著汽車、有線電視的普及,美國現代生活方式雛形初步形成,與此同時,1969年美國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1978年突破10000美元。
據《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介紹,富有階層在該階段大肆購買雷克薩斯汽車、勞力士腕表、萬寶龍牌鋼筆、全套品牌服裝及藝術收藏品,“雅皮士”在此背景下誕生。
在消費崛起大背景下,物質財富的富足為消費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這一時期的消費者更追求品質消費、便捷消費,可以說是“既要又要還要”。在此階段沃爾瑪抓住這一消費趨勢逆勢擴張獲得增長,1970-1990年間保持著40%的銷售收入增速。


沃爾瑪之所以能夠在行業不景氣的期間逆襲成為龍頭,離不開其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經營理念和決策。山姆沃爾頓將低價銷售+薄利多銷+嚴控成本的經營理念引入美國零售業,包括全球采購戰略“低價買入,大量進貨,廉價賣出”,門店招牌上會寫“DISCOUNT CITY” 和“we sell for less”強調低價,同時保證顧客滿意度,當時的門店還提供各種增值服務,比如免費停車和免費送貨等。
沃爾瑪1970年上市,十年間利潤增長近35倍,至1985年更是在1980年基礎上利潤繼續增長6倍。實際上,這一時期的消費新機,不僅為食品飲料行業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為后來的消費模式和市場趨勢奠定了基礎。
02
逆境中崛起
盡管這些品牌的商業模式各有不同,但他們在1970年代的理性決策卻有著相似之處。
可口可樂作為碳酸飲料開創者,先發占領消費者心智,公司尤其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與維護,其手寫體"Coca-Cola"商標和“一步裙”瓶分別源自1887年與1916年并持續沿用至今,成為品牌經典元素。70年代經濟危機背景下,可口可樂則更加注重品牌的情感聯結,“Have a Coke and a Smile”廣告強化品牌的樂觀和親切形象。

面對百事可樂在1977年首次超過其廣告預算的挑戰,可口可樂開啟了多元化發展,旗下擁有了500多個品牌,包括雪碧、芬達、零度可樂、健怡可樂、powerade、fuzetea等。在全球軟飲料市場的市占率達到了17.5%,是百事公司的兩倍以上,在美國和中國等主要市場穩居第一。
1970年代初,酒企面臨成本上漲與價格控制的雙重壓力。不少啤酒企業調整原料及工藝以降低成本,但百威始終堅持使用天然原料、傳統工藝,40天的發酵周期(多數競品的2倍)保障優秀的品質與口感。雖然凈利率連續三年下跌,但產能擴張支撐下銷量連創新高,且積累下良好的品牌口碑。
與此同時,從“啤酒之王”到“百威,敬你付出的一切”,經典的廣告語成功喚起新一代核心消費者共鳴。繼品牌煥新后,百威繼續強化營銷體系:一方面,針對不同地區、性別等細分消費者偏好,設計不同的方案,實現“精準營銷”,最終制定出近1萬個市場推廣策略。
與此同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淡啤逐漸成為消費趨勢,百威積極跟進、全面布局,并在1994年超越米勒,成為淡啤細分第一、世界銷量第二的啤酒品牌。

麥當勞產品作為抗通脹的消費品,在“滯脹”時期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從1970年至1980年期間股價漲幅達到209%,門店數量也從1968年的970家上升到1974年的超過3000家,單店銷售額從33萬美元上升到62萬美元。

這些品牌的成功經驗表明,即使在經濟下行時期,通過創新、全球布局和多元化戰略,企業仍然可以實現增長和逆襲。這些策略不僅幫助企業在競爭中保持領先,還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03
新趨勢和商業模式孕育新商機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與七八十年代的美日有諸多相似,消費崛起大背景下,中國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消費升級時代悄然來臨。同時,消費升級趨勢下品質消費、品牌消費需求增加,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的變化也催生了新的需求場景。消費升級的序幕拉開,消費者開始追求品質消費,給予品牌溢價,行業增長由量增貢獻轉向結構和價格貢獻。
“微粒社會”下,消費成為探索個性身份的重要出口,在向內探尋的過程中,一方面學會了“悅己”,更加關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將自我提升、自我投資、自我感受放在首位,并不斷調整其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將“我喜歡、我愿意、我需要”變成重要消費決策因素。如北京后海的跳海酒館、長沙的田小狗的飯店、各地成為網紅的國風火鍋、中式咖啡等都是微粒社會下,餐飲供給切中了消費者的期盼。
作為一個全球性的食品飲料貿易展覽會,SIAL 西雅展不僅僅是為企業提供展示產品、挖掘客戶的機會,更是企業進行品牌推廣和拓展渠道的絕佳平臺。依托SIAL 品牌的國際化資源和曝光度以及強大的商貿特性,不僅能夠讓企業實現渠道與品牌的共建聯動,還能夠更高效、更直接地與采購商和用戶的交流溝通需求中找創新、找場景,打造真正與市場趨勢契合的優質產品。
總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些能夠適應變化、不斷創新和勇于進取的企業,總能在挑戰中找到機遇,在逆境中實現增長。2025年5月19日-2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SIAL 西雅展(上海)將有更多來自海內外的展商攜眾多新品參展:5,000+參展商,350,000+產品,并且將有180,000+專業人士參觀,助力食飲專業人士了解更多行業最新前沿趨勢和接觸新品,贏取更多商機。
參展咨詢,請掃描二維碼

電話:010-85728461
郵箱:exhibit@sialchina.cn

*掃碼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