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要走向世界舞臺了。
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FDA)近日發布的一則最新“健康”營養成分聲明顯示,確定將茶及茶飲產品納入“健康食品”范圍,新規將于2025年2月25日正式生效。
根據該規則,只要每 RACC 和每標簽份量低于 5 卡路里的碳酸或非碳酸水、咖啡和茶,制造商便可以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健康”聲明,以幫助消費者識別哪些食品可以作為健康飲食模式基礎的選擇。
圖片來源:美國FDA
FDA這一調整,不僅意味著茶作為中國傳統飲品其健康屬性得到了國際官方的認可,更意味著在健康消費風潮的影響下,中國茶有望迎來“重新征服世界”的歷史機遇。同時,也為進一步加快中國茶飲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指明了路徑和方向。
1.品類變革,茶生意的全球爆點
茶的角色轉變,始終和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上至貴族文人,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能找到享受茶的方式,豐儉由人。
得閑時,茶是消遣和品味;忙碌時,茶可以提神,是更實用的解渴飲料和情緒撫慰。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劇變,人們對茶的價值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這也推動著新的品類機會誕生。
當茶在上游貴族之間流行的時候,飲茶搭建了一個高雅的社交場,不管是中國傳統茶藝、日本茶道還是英式下午茶,都是飲茶人消遣和展現品味、實力的道具。
當茶開始進入現代化的傳播階段,飲茶群體越來越廣泛,其飲用方式也在越來越簡化與標準化,相較于傳統的需要沖泡的散裝茶,包裝茶葉、茶包、即飲茶、速溶茶等新品類相繼誕生,繁榮。
其中,從“沖泡”到“開蓋即飲”,瓶裝的即飲茶可能是目前為止最具有顛覆性的變革了。盡管誕生之初也遭受了諸多的質疑和批判,但最終卻在世界各國迎來了流行。
在中國,冰紅茶流行了二十多年,“神飲”地位難以撼動。隨著當代年輕人對健康飲品的需求增加,無糖茶又爆火了起來,經歷數十年的蟄伏,從“最難喝的飲料”變成“最強水替”,品類玩家數量井噴,行業的“千茶大戰”有目共睹。
圖片來源:東方樹葉
在日本,受到50~60年代碳酸飲料等新品類的沖擊,以及飲食多樣化、西化的影響, 1975 年左右開始,綠茶(葉)市場開始迅速失去增長動力。
但隨著伊藤園相繼推出罐裝烏龍茶、煎茶以及大容量、500ml小容量塑料瓶綠茶產品,開創了新品類,擴大了茶的飲用場景,直接帶動了綠茶飲料的消費量增加。目前,據日本全國清涼飲料聯合會數據,茶系飲料已經是日本飲料市場生產量第一的大品類。
圖片來源:每日新聞
而在中國出海熱門目的地東南亞,日本的無糖茶巨頭——三得利早在2013年就在泰國推出了烏龍茶品牌TEA+,進軍東南亞市場。
現在,TEA+依然是三得利在泰國市場的重要支柱產品,已經成為泰國烏龍茶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是泰國烏龍茶品類市場份額第一的品牌,受到茶愛好者和注重健康的人群的喜愛。
泰國飲料市場中甜飲料占據主導,但三得利百事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三得利產品集團高級市場經理 Junishiro Takata曾在2023年的一篇公開報道中表示,泰國的液體飲料(LRB)市場競爭激烈,即飲茶市值超過 15 億泰銖,市場份額高達 15%。
泰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健康,并開始轉向飲用純茶,低糖或無糖茶飲市場不斷擴大,與過去 2 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50%(數據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此外,低糖或無糖茶飲愛好者的數量占即飲茶的27%,且占比持續上升。
圖片來源:三得利
在歐美市場,對更豐富的茶飲料的需求也在顯現。
以北美市場為例,Fact. MR的報告顯示,北美占全球即飲茶市場的60%。美國茶葉協會的數據顯示,瓶裝茶占北美茶葉消費量的近70%,其中紅茶為主要消費品種,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
瓶裝茶的便利性幫助其從傳統茶飲市場突圍,相對于碳酸飲料的健康益處推動市場進一步發展,百事、可口可樂等飲料巨頭在茶飲料賽道均有布局,在茶飲料賽道占據了競爭上位。
如百事與聯合利華共同運營的高端即飲茶品牌Pure Leaf,強調使用新鮮采摘的茶葉進行沖泡,不添加人工成分,以滿足消費者對天然和高品質飲品的需求,在追求健康和天然飲品的消費者中獲得了良好口碑。
可口可樂公司旗下的高端即飲茶品牌Gold Peak,則主打 “家庭自制口味”(Home-Brewed Taste),強調其茶葉采用高品質原料,更接近自家沖泡的茶飲體驗。除了全糖、微甜、無糖多種甜度選擇的冰茶,也推出了茶拿鐵系列,迎合不同茶飲愛好者的需求。
圖片來源:PURE LEAF
此外,作為亞洲茶品牌的代表,日本的伊藤園也開始搶占北美茶飲料的市場,主打無糖綠茶和烏龍茶,吸引注重健康的消費者,以及北美的亞洲消費者,目前在沃爾瑪、開市客等商超渠道,以及便利店、電商平臺、亞洲超市渠道均有布局。
圖片來源:伊藤園
消費者對健康、低糖飲品日益關注,而茶飲料的清潔標簽、天然低糖、茶多酚成分抗氧化等等屬性標簽,讓即飲茶市場持續擴張。
此外,新的成分組合、口味等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在進一步增加,即飲茶原料來源更加豐富。
在紅茶之外,綠茶、花草茶、薄荷茶等新種類不斷增加。同時,一些小眾品牌,如主打有機茶的Steaz和手工冷泡茶的Argo Tea也在利用高端健康定位搶占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GO SUPPS
可以看出,在海外市場,對無糖茶的需求不僅僅局限在海外華人群體,而是有著更廣泛的消費潛力人群,對傳統紅茶品類之外的新品類需求也在增加。
不論時代如何變化,茶始終在健康、社交、文化、精神各個層面,為人類提供一種優雅,但人人可消費的飲品,正如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所說的:“茶的妙處,在于它能讓人在忙碌之后,找回一絲恬淡和閑適。”正是這樣的獨特性,讓茶在新的時代,持續煥發新的生命力。
2.新航海時代,中國茶“布道者”的歷史機遇和使命
唐人陸羽在其《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盛于國朝。”
國朝,指的是唐朝,唐朝國力強盛,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朝代之一,通過絲綢之路、海上貿易以及外交等多種途徑,將中國的文化、思想、技術等傳播到世界各地。
也正是這一時期,中國茶文化繁榮,并迎來了征服世界的高光時刻。
而當下,全球生活方式巨變帶來茶文化變革,中國國力躍升和全球影響力提升帶來全球擴張的底氣,Foodaily認為,中國茶正在迎來再次“征服世界”的歷史機遇。
從大環境來看,全球化浪潮下,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全面崛起,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文化,都在受到越來越多國際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
同時,中國茶要再次完成在世界舞臺的占位和認知重塑,需要解決幾個核心問題:更適應現代大眾生活的飲用方式,產品的工業化和標準化,以及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輸出。
在中國茶飲相關企業家的前瞻布局、以及相關企業們的長期深耕下,中國茶已經儲備了一大批有實力、有情懷的新時代“布道者”。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東方樹葉,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東方樹葉已經從無糖茶生產技術、中國茶文化文化融合、茶的飲用場景上,完成了中國茶向大眾生活滲透的條件驗證,解決了中國茶在本土市場的現代化改造,其現代化、標準化、便捷化、大眾化、剛需化、情緒體驗的屬性完善,也具備了在世界范圍進一步傳播的條件。
對于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本人來說,也懷著讓中國茶再次走向世界的個人理想。
2024年8月10日,鐘睒睒在央視《對話》節目,發表了這樣一段言論:“茶實際上是非常非常中國的,具有中國魂的一種產品。我就要用工業化的手段要組織農民的集約化,讓茶普及千家萬戶,重新從中華大地成為一種非常優雅的文明,再次向世界上傳播。”
圖片來源:CCTV2《對話》
中國新茶飲品牌集體開啟“大航海”時代,“殺”向海外市場,也為中國茶的新一輪全球征服打起了“頭陣”。
霸王茶姬、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各大新茶飲品牌“下南洋”“闖歐美”“東渡日本”“延至中東”,足跡遍布全球,通過品質管控、風味革新、文化融合等方式,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高品質的茶飲新體驗。
2024年法國巴黎奧運會期間,喜茶、霸王茶姬等品牌更是將快閃店開到了巴黎街頭,讓東方茶再次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新名片。
圖片來源:霸王茶姬、喜茶
從過往來看,中國茶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但當下,中國茶卻在全球舞臺上缺乏真正的品牌影響力,也缺乏整個品類的認知。
縱觀世界茶品類,各國茶的現代傳播和立頓等一眾現代化的茶飲品牌密不可分,這些品牌利用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設計,解決了茶制品工業化、標準化的難點,利用上流社會塑造的茶文化,進一步促進了傳播。
當代中國新茶企們的崛起,對中國茶傳播難點的克服,對茶文化的挖掘、對新茶加工工藝的研究、對上游生產的現代化改造,都在中國茶的再次傳播中,提高了產品創新落地的可能性和傳播效率。
不過,路在哪?怎么走?前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對于未來,或許還沒有人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但,我們相信,當老一輩茶飲企業家堅守著對“中國魂”的情懷和理想主義,將中國茶全民普及,走向世界的歷史使命和企業使命結合在一起,當新一代新茶飲品牌開辟新戰場,展現出“若前方無路,我便闖出一條路”的創新拼搏精神與披荊斬棘的銳利闖勁兒,中國茶企,一定會是中國茶文化新一輪世界傳播的關鍵推動力。
2025 SIAL西雅展(上海)元門票免費領取中,馬上注冊現場采購全球35萬好物!
內容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