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49,我已經下班了。
今天是個好日子,領導批準我帶薪去逛逛北京最潮的商場——skps。

圖源:小紅書@艾斯ssss
如果說北京skp是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北京最貴的奢侈品商場,里頭活躍的皆是揮金如土的富翁;那么,走進skps,放眼望去,富翁的兒子們正領著網紅女友在挑新年禮物。
但我們此行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和大家嘍嘍skps這個商場有多么高雅,多么貴。
追求潮流的心誰說只限于人上人?就算你和我一樣兜里沒幾個錢,今天咱也能趕趕時髦,去見識下全北京城最貴的甜品店,到底有多凡爾賽。
01 賽博朋克風的甜品店,你見過嗎?
NUDAKE Mars Cafe,這家北京最貴的甜品店,最早吸引我是在朋友圈,刷到過俊男靚女帶定位的九宮格。
這些年,網紅店咖啡甜點的營銷風都吹得太廣、太燥,乍一看人人都在玩新花樣,而實際上,都離不開日式松餅、法國馬卡龍、意大利提拉米蘇三種套路。
不過,NUDAKE,每一款甜點在出現時都帶著一股不走尋常路的姿態,既有對米開朗基羅的致敬,也不乏對未來人類形態的思考。
造型獨特的餐具如果讓雷德利?斯科特見著了,估計會照單全收,直接搬進《銀翼殺手3》的電影片場。
精致的擺盤打造出了你始料未及的價格:一塊蛋糕220元!一杯咖啡70元!如果想去玻璃房凹造型,低消500元每小時!
足以讓人當場嗷嗷叫喚,隨即奔回公司,立志奮斗五百年再回來。
至于這甜點味道如何,我不好說。可能是米其林愛好者會喜歡的分子料理,畢竟花了錢的都會努力證明自己沒有掉入消費陷阱。
因此,看到小紅書上姐妹們夸夸而談的彩虹屁,我都淡定地一笑而過。列文虎克如我更在意的是另一個點,嗯?Gentle Monster旗下首家甜品店?一個賣眼鏡的也會做甜品?
在微博圈、小紅書圈,各類潮男靚女去打卡時po出的大名都是“潮牌GM旗下的甜品店”,但沒有一個人提到,這家甜品店其實是原麥山丘合伙一塊兒干的。
在這場聯名的背后,原麥雖然出錢出力,但風頭完全被賣眼鏡的GM給搶了。
但回憶往昔,原麥山丘這家烘培店,曾與一些北京老字號小吃并列出現在游客必吃的list上,聽著熟悉嗎?這不就是如今的茶顏悅色?
2013 年到 2018 年,是原麥山丘的黃金時代。
彼時,市場上的烘焙店還是味多美、面包新語、巴黎貝甜等日式面包為主流。原麥山丘憑著少糖、少油的軟歐包開疆拓土,由臺灣面包冠軍的大廚當掌舵人,一下子就成了當紅炸子雞。
排長隊,打卡拍照,甚至跨省代購都是常態。
憑借著口碑與人氣俱佳,原麥山丘發了!種種榮譽像雪片一樣打來。
在大眾點評上,原麥曾同時占據北京 10 萬家餐廳最佳餐廳第 1 名和面包品類第 1 名,而且,這個“第一”,整整保持了一年。
最牛氣的時候,原麥山丘單店月流水達 300 萬,是其他烘焙品牌月流水的7到8倍。要知道當時國內的面包店單店只要達到每月 40 萬的流水,就是A級店了。
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緩緩坍塌。
再次出現在媒體聚光燈下的原麥山丘,總是負面新聞纏身:門店關閉、掌舵人離職、單店盈利利潤大幅下降。這些標題都會讓人好奇,原麥山丘是不是就要不行了?
以前“心高氣傲”的面包已不再,取而代之是“半價”、“買三送一”或大眾點評立減活動的標簽。陸續關掉了超三分之一門店,是真事;離開黃金地段,也是真事。
盡管如此,唱衰原麥真不至于。確切點說,原麥現如今是在經歷一場“中年危機”。
02 原麥山丘正在經歷一場“中年危機”
時代變了,大人。
在原麥山丘最紅火的那幾年里,曾經滿足了一部分小資群體對歐洲中產階級的向往。
體型巨大的歐包配上藍紋奶酪、油醋汁,切點牛油果,一頓簡單的早餐就作弄得有滋有味饒富韻致,把一切都變成一種浪漫情調的素材。
但如今,“小資”要么被生活擊碎,成長為了“打工人”;要么換了種方式,“拼團小資”“精致窮小資”“性價比小資”正在這個時代大行其道。
原麥山丘缺少的正是對中國消費者的新洞察:光是一個“大”,就能牽扯出消費體驗一系列的不爽。
總能聽到消費者在抱怨:為啥原麥山丘的面包非要做得那么那么那么……大?
如果是漂泊異鄉的打工人,就要為難自己連著好幾天吃粗糧;哪怕你闔家團聚,誰又有本事強迫老母親早餐吃歐包佐咖啡呢?
中式早餐它不香嗎?包子肉夾饃驢肉火燒,哪個更適合中國人的胃還要我說?
而原麥原先主打的產品特色,也不再具有不可替代性,層出不窮的網紅產品想方設法吸引消費者的招數越來越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方說吧,原麥山丘一直主打的健康,或者說得更直白點,就是專供都市麗人減脂減肥吃的。
而這一年的減肥必買,從前兩年的“吃草”沙拉配歐包,變成了輕食麥片、0糖氣泡水和各式代餐奶昔。盡管不少產品已經被證實是在收割人們的“智商稅”,但總有一款能狙擊到沒時間健身的打工人。
從前一枝獨秀的軟歐包賽道如今也擠滿了人,原麥的對手還都是樂樂茶、奈雪的茶等網紅品牌。
原麥當年怎么吊打好利來,現如今就如何被奈雪的茶全方面地碾壓。
奈雪的新品開發速度之快,讓我嘖嘖稱奇。2019年,奈雪竟然打造了1000余款新品,生了這么多娃怎么著都能有幾個中用,像寶藏茶、嘟嘟包就是艷壓群芳網紅命,火到今年還沒停。
反觀原麥,在2019年只開發出2款新品面包,且都反響平平,一層浪都沒激起來。
而且,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體驗式消費了,就問你是愿意在原麥山丘里干吃面包剌嗓子,還是在奈雪的茶“一杯好茶,一口好歐包”,再拍點美美滴照片show off在朋友圈?
我嚴肅懷疑在奈雪和喜茶互相掐架的時候,可能壓根就沒把原麥這個前浪放在眼里。
不過,即使是后浪總有一天也會遇到后后浪,榴芒一刻、小白心里軟、軒媽,這些基于電商渠道的新興品牌,已經在烘焙行業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如果你都沒聽說過這些品牌,不妨把他們理解成烘培屆的玉澤、花西子,趕上了直播這個風口火的,營銷時沒少蹭“李佳琦推薦”這塊金字招牌。
據創投媒體鉛筆道2019年報道,網紅面包“小白心里軟”全年全渠道銷售額就超過了4個億,復購率達20%。
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原麥山丘還躺在沙灘上。
不過請注意,去年原麥這個瞌睡蟲終于蘇醒了!發現自己四面八方怎么全是敵人?
左思右想啊,他終于憋出了幾個大招:
一,在skps開聯名甜品店,在三里屯開早餐店,試圖用新模式店鋪抓住喜歡打卡拍照的年輕消費群體。
二,研制冷凍面包正式入駐商超,對標的品牌成了傳統烘培老將“桃李、曼可頓”們。
原麥走的這兩條路可以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面向,但容我大膽預測一下,我看走哪條路都夠嗆。
求網紅流行,原麥比不過奈雪;想接地氣則可能會深陷沼澤,進退兩難。
早在2019年,奈雪就在北京、上海、深圳連開三家新模式店鋪,北京的是酒吧,上海是和笑果文化聯了名,深圳的奈雪夢工廠占地1000平米,里頭甚至還能吃到香噴噴的牛排。
原麥玩別人剩下的花樣,還不如奈雪來得吸引人。
而原麥想慢慢爬上各大商超的貨架,我看就更難了。
首先,新消費品牌高潮迭起,這讓深度綁定線下的桃李曼可頓本身都處境堪憂。2019年桃李的凈利潤增長率僅為個位數6.42%。蛋糕已經越來越小,這時候原麥還想去分杯羹,吃到嘴里的恐怕只剩渣。
其次,入駐商超比拼的是渠道,現如今盒馬、便利蜂都在做自營烘培,自然會把原麥拒之門外。如果渠道不夠硬、面鋪得不夠廣,那原麥下這步棋的意義是啥?真讓人看不懂。
不過,出乎我意料的是,如果你在社交網絡上搜索,會發現“好希望原麥山丘永遠開下去”的感慨在微博實時中處處可見。
原麥山丘的COO在去年曾公開表示,原麥山丘只想做“做好面包”這一件事。這讓很多消費者對原麥山丘依然有情懷在。
在這個時代,“只做面包”的這種匠心精神是注定要在新消費營銷模式下走向衰落么?
但轉念一想,你就會發現,品牌所謂的匠心不見得就能征服消費者的心。
作為一個95后,我深知,咱們吶,是又懶又宅,能躺著就絕不坐著。
要想沖破當代年輕人的“懶宅患者”的結界,一個品牌必須得使出渾身解數,才能短暫地俘獲一下咱們的芳心。 所以啊,要想長久地占據山頭,如果對用戶而言你購買不便、缺少創新、產品沒有那么強不可替代性的話,那這句口號可能只是品牌的自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