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就地過年”從物理上屏蔽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攻勢,但留守七天到底怎么吃飯卻成了廚藝趨近消失的90、95們新的難題。年輕人市場已經釋放出一個信號,方便粉面、速凍食品、自熱食品這些在2020年火過一波的“宅食品”,SIAL China國際食品展預計或將在2021年繼續大殺四方。
上升勢頭最猛的當屬螺螄粉。
在2016年前,螺螄粉登上過爆款IP《舌尖上的中國》,也通過電商平臺開過銷路,但數據數據卻并不好好好看。
但補充,有柳州市政府撐腰的螺螄粉換上了地方文化,中華美食的新內涵,在電商和各大社交媒體上獲得了巨量曝光。再加上日漸成熟的行業標準和供應鏈建設,原本飽受爭議的螺螄粉逐漸甩開了其他的廣西同袍,在速食粉面中一騎絕塵。
現在在淘寶搜索“螺螄粉”,好歡螺,螺霸王等速食螺螄粉品牌的月銷量都在30萬+,網紅李子柒螺螄粉更是達到了150萬+。
統計數據,在全球疫情高發的2020年1月至7月,僅柳州賣到境外的螺螄粉竟然高達1535億元人民幣。這個數目是2019年螺螄粉粒度出口總值的16倍。
螺螄粉勢如破竹,紅油面皮,酸辣粉,拉面,米粉......表示不服。
與眾多網紅品牌只攻線上的打法不同的是,食族人早期以搶占線下渠道為發展核心。目前食族人已經進入駐國內商超,便利店,KA,新零售等終端渠道。在2020年。年3月,受疫情“紅利”影響的食族人,轉移量增長30%,GMV一度增長至9000萬。
代表速食拉面品類出戰的是成立于2016年的“拉面說”。從產品上而言,拉面說主推實體店定價30元起跳的“日式豚骨拉面”,并通過精準的口味復刻和20元的價格段突出了“優質不貴”的品牌印象。
從渠道上來看,拉面說起源于線上,而后逐步向以便利店為代表的新零售渠道鋪貨,現在已經進入一線城市的部分傳統商超,步步為營。在營銷側,拉面說則踩對了直播風口,以單月超過1000場直播,關聯博主超300位KOL的密度拉動銷售的規模增長。
傳統品牌忙于向年輕化,健康化,多元化轉型。
早在2018年,在速凍食品業位居TOP 4的灣仔碼頭就邀請女子組合SHN48代言,贊助了電競戰隊EDG,并和國產二次元動漫吾聊詩社合作推出聯名產品。
在速凍行業爆發的2020年11月,灣仔碼頭官宣明星楊洋成為其全新品牌代言人。艾漫數據顯示,官宣后兩天,灣仔碼頭品牌熱度提升75.7倍,超過10月同品類代言平均水平和10月所有新增代言的平均水平,藝人熱度貢獻占比92.36%。
實際上,灣仔碼頭還推出了含有胡蘿卜汁,南瓜汁等天然蔬菜汁的新品“彩皮小籠包”,以及符合植物基趨勢的低脂新品“植萃肉水餃”,以顏值,健康兩張牌滿足Z世代的消費需求。
持續的速凍龍頭三全和安井則是多元化布局的代表。
以速凍水餃,速凍湯圓主要業的三全,在向反向,手抓餅,包點,春卷等略速凍面點延展的同時,還在以兒童早餐為核心場景,推出兒童水餃,兒童餛飩,炫彩小湯圓,水果餡元宵等產品系列。
而以速凍魚糜,肉制品著稱的安井食品,順應疫情宅家趨勢推出火鍋食材“鎖鮮裝”,該款產品曾在2020年6月進駐薇婭直播間,一舉創下21萬份秒光,每秒超過267萬的戰績。
在鞏固速凍火鍋食料陣地的同時,安井以及同時速凍面點的邊緣瘋狂試探。根據安井食品官網顯示,如今公司的速凍面點已有36個SKU;安井天貓旗艦店則上線了主打家庭兒童早餐的小籠包,燒賣,煎炸組合,另有15個面點品類銷售過萬。
完全基于成熟的供應鏈規模橫向擴展的傳統品牌,大量超越OEM快速起勢的新品牌更容易被分割賽道為替代,以更新,更直戳痛點的理念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
速凍面點領域,新消費雪糕品牌“鐘薛高”于2020年推出水餃品牌“理象國”。作為鐘薛高奢華定位的延續,理象國水餃采用黑豬肉,干貝,松茸等“高級食材”,開發出高出傳統速凍水餃2-3倍的高價水餃,毫不掩飾其搶占中高端水餃市場的戰略意義。
且據我們觀察,2021年春節期間,理象國京東旗艦店已有多款商品顯示“無貨”,看來“量少價高”且不能澆熄人間精品們的消費熱情。
根據某些人士預測,未來鐘薛高將會推出更多速凍品類,這些多元化凍品或將成為鐘薛高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速凍火鍋食材領域,2020年則興起了合并重疊的速凍火鍋食料的“火鍋食材超市”。其中,鍋圈食匯,懶熊火鍋利用亮眼的融資特別引人注目。
在以往,速凍食品的零售渠道主要以各種規模的商超為主。之上,商超渠道逐漸萎縮,凍品銷售也隨之受阻。在眾多凍品企業找尋突破口之際,火鍋食材超市的出現適時提供了一種渠道可能-原來冷凍食品也可以成為一種獨立的社區零售業態存在。
在鍋圈,懶熊的突襲下,自然饞,涮便利,川小兵,鼎匯豐,首品騷,九品鍋,我的鍋火鍋,川鼎匯,大渝家庭,火鍋物語等火鍋食料門店相繼上線。火鍋品類之外,還有主營廣式點心的凍品專門店出現。線下凍品零售模式已然成為眾多凍品廠家和經銷商的新思路。
愈發豐富的品類還是愈發多元的渠道想象力,昭示著如今的速凍食品早已不再連續水餃,湯圓這樣的傳統品類。
在2021守守過年的大潮中,北方獨愛的速凍水餃走向再創新高,烹飪煮熟便捷且儀式感拉滿的速凍火鍋食材也注定要搶占朋友圈的C位。
但對于從床走到廚房都猶如萬里長征的Z世代宅家一族來說,他們需要一件可以自己把自己做熟的方便食品。
于是,“懂事”的自熱食品強勢登場,愣是在方便食品領域中徒手撕出了一條賽道。
在此之前,2016年是國內自熱食品的轉折之年。在此之前,國內的自熱食品多是為軍隊服務,產品以自熱米飯為主。而在2016年,“自熱火鍋”這個擁有廣泛的人群基礎的爆款單品橫空出世,并通過“便利店”這個不大不小的渠道風口迅速席卷大眾市場。
在眾多自熱火鍋的玩家當中,最出挑的是大公司的強勢布局。
2017年,線下火鍋連鎖巨頭海底撈聯合其專屬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推出“自熱小火鍋”產品。頤海國際在當年的財報中稱,公司推出自熱火鍋的初衷是為有效舒緩火鍋淡季產品不足的問題。
很快的,利用海底撈自帶的產品基因,供應鏈優勢和品牌效應,這種自熱小火鍋在沒有大規模宣傳的情況下就打開了市場。
截止2017年年底,海底撈自熱小火鍋已經陸續推出5種口味,至今高達6144.5百萬,一舉成為自熱火鍋領域的龍頭。
在自熱火鍋這個大單品的火爆助推下,國內自熱食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據報道,2017年5月之后,自熱火鍋銷量在各電商平臺上開始呈現幾何倍數增長,天貓在當年“雙十一”當天就賣出了170萬份自熱火鍋。其中,僅成都市的自熱火鍋銷量就接近4400萬盒,總達到15.6億元。
與銷售高層相匹配的是入局者的數量。
企盼數據顯示,2017年,自熱方便食品企業注冊量比2016年增長了75%。上百家自熱火鍋品牌攜自家的自熱便當,懶人串串,自熱面,自熱米線等更多品類蜂擁而入。
同樣是在2017年左右,小辣龍,挑挑小面,想念食品等新興自熱食品企業獲得融資。都成立于2017年。
另外,自熱食品市場還充斥著過多的跨界玩家。
例如2017年8月,一根麻辣條打天下的衛龍上線麻辣小火鍋; 9月,休閑零食品牌良品鋪子推出“方便火鍋”;三個月后,良品鋪子的“老對頭”三只松鼠也推出懶人自熱小火鍋,并向自熱燒烤等多品類延伸。
2018年,方便面巨頭統一先是推出了自熱小火鍋“煮時光”系列,同年10月又推出“開小灶”系列自熱米飯。原先就在自熱食品領域布局的三全則依然堅挺,就連擠奶,養豬兩開花的農業龍頭新希望也不忘入局分一杯羹。
市場被炒熱之后,自熱食品如愿踏上了營銷快車道。
自嗨鍋熱衷的明星流量數組,其在成立后不久就先后引來林更新,謝娜,華晨宇等熱衷美食,Z世代關注的高流量明星試吃種草,一度打造出半個娛樂圈都在在電商渠道也打出了“林更新同款”,“華晨宇同款”等爆款產品。
2020年,自嗨鍋又選擇人氣愛豆虞書欣擔任代言人,在選秀紅利期大打偶像牌。
并在《完美關系》,《冰糖》中燉雪梨》等話題劇作中發布網播貼片廣告,與劇情相融合。
在2020年豆瓣最高分的國產懸疑網劇《沉默的真相》中,莫小仙就成為了“嚴良”們參加盯梢秘訣訣竅訣竅復仇密謀的必備口糧。
此外,興起于2018,2019年的短視頻和直播電商也毫無意外的成為自熱食品的宣發重鎮,此類“付小姐”就曾在李佳琦的直播間創下了15秒鐘出售5萬盒的記錄,而傳統背景的“大龍燚”也同樣借李佳琦的直播間清空了高達109萬的庫存。
這些,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倒是給自熱食品帶來了太多“疫”外之喜。
在這種情況下,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受到了C端市場的歡迎。
毫無疑問,大量的自熱食品也流向抗“疫”一線。
2020年1月,海底撈向湖北慈善總會捐獻價值200萬元的自熱火鍋產品; 2月,四川省火鍋協會聯合聯合火鍋企業,為1259名援救鄂醫務人員送去包括自熱火鍋內部的“鄉情大禮包”; 3月,重慶火鍋協會為重慶援營鄂醫護人員送去共計4000余份自熱火鍋,被網友稱為“火辣辣的愛”……
統計顯示,疫情期間,各大在線自熱食品訂單量飛速增長。其中,京東平臺的方便食品營業額增長3.5倍,淘寶的“小火鍋”詞條搜索量增長了30多倍。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間,自熱方便食品在淘寶熱銷產品中銷量爆增,排名迅速躍升至第二,僅次于速食頂流螺螄粉。
有時投資機構認為,疫情令整個自熱食品市場短暫爆發,是一次絕無僅有的教育市場的機會。今時今日,其他疫情的教育作用不會持續,但與新消費人群伴生的“懶人經濟”的到來,對自熱食品而言依然是一個時代性的可能性。
就眼下“就地過年”的情況來看,一頓自熱小火鍋也是對駐外過春節最基本的尊重。
綜合來看,方便食品賽道的爆發離不開新渠道,新資本和疫情宅家契機的共同推助。據投資機構數據顯示,國內方便食品的市場規模已達千億等級。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懶人經濟,單身經濟的趨勢帶來的是邊際消費的系統性變化,在方便食品行列,傳統的方便面,速食產品,新興的高端自煮食品和自熱食品都將因此受益。
繁榮之余,方便食品也免不了會受到多方面的鉗制。
備受關注的是產品口感。
基本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方便食品在食材搭配和口感上都大同小異,這與品類背后趨同的供應商有關。
除了以海底撈,統一為代表的傳統食品企業擁有自己的生產廠商之外,其他的網紅方便食品基本都采用代工生產模式,而且很多方便食品背后的供應商重合率很高。
當味道上高下難辨,競爭交火點就只能發生在營銷層面。
大規模的營銷轟炸炸彈彈炸雖然容易帶來消費沖動,但一時的流量與好奇心并不導致支撐企業長期的品牌消耗。
另一個突出的問題在于渠道。
當傳統上方便面市場,囿于前三大公司(康師傅,統一,今麥郎)市占率高達80%,以還有其他新品牌想從線下突圍很難,此時省去租金和人工成本的線上渠道就成為了正確的選擇。
但從長遠來看,全渠道仍然是大趨勢,類似拉面說,自嗨鍋這樣起于線上的新興品牌,目前雖然已經進軍線下,但距離大規模鋪量,搶占傳統企業的地盤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而對于已深耕線下多年,開始開拓線上的老品牌來說,如何做好線上營銷,靈活運用新渠道進行產品布局,也不失為一種新的挑戰。
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于,預期方便食品瞄準的人群,場景基本趨同,一個品類的增長必將一定會吞噬掉掉其他品類的市場空間。
因此,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方便食品的增長或將呈現出此消彼長的狀態,競爭必不可免。
更多信息請關注SIAL China國際食品展,SIAL China國際食品展為世界三大食品博覽會之一,SIAL China國際食品展于2021年5月18日到5月20日在中國上海浦東舉辦,可在SIAL China國際食品展不容錯過!
信息來源:觀潮新消費
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