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消費具有覆蓋領域廣、附加值高、聯動性強、擴容空間大等特征,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一個均衡、可持續、有韌性的經濟結構必然要有強勁的服務消費為支撐。經濟結構的高級化過程同時也是服務消費在內需中份額持續提高的過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揮服務消費對擴大內需的牽引作用?!稊U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積極發展服務消費。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擴大服務消費?!秶鴦赵宏P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分別對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重點領域、具體任務舉措進行周密安排和部署。接連出臺的政策文件為服務消費擴容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點擊預定2025 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深圳)黃金展位 點擊免費領取2025 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深圳)參觀門票
我國服務消費擴量提質空間巨大
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轉型是經濟發展模式逐漸成熟的重要標志。國際經驗表明,一國消費形態將經歷實物消費主導、實物和服務消費并重、服務消費主導幾個階段。當人均GDP邁入1萬—1.5萬美元的中高收入階段時,國民消費結構中實物消費增速放緩,服務消費加速增長,對經濟貢獻度持續提升。當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時,服務消費將成為主導性消費。我國在2019年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2024年達到1.3萬美元以上,服務消費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2013—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由0.5萬元提升至1.3萬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從39.7%提升到46.1%,且前者增速明顯高于后者。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7.4%,已經連續5年保持7%以上增速,服務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達63.2%。服務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增強。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消費占比依然偏低。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居民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支出占比已經超過50%,逐漸進入了服務消費主導階段,至今服務消費占比穩定維持在65%左右,其他發達國家也經歷了類似的發展歷程。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比重僅有46.1%,在消費結構上,教育、醫療、居住等基礎性、剛性消費需求占據較大份額,擠壓了服務消費升級空間。即便不考慮消費結構,在我國當前所處人均GDP階段,主要發達國家的服務消費支出占比已經超過了50%。到2035年,我國將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人均GDP達3萬美元以上,屆時我國服務消費占比有望達到60%以上。未來10年,發展型需求、享受型需求、個性化需求將進入迅速增長階段,是服務消費市場擴容提質的黃金期。
制約我國服務消費潛力釋放的兩個問題
總體看,支撐我國服務消費擴容的經濟基礎、消費群體、產業供給能力等條件基本成熟,政策支持、軟硬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要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必須解決好民眾消費預期不穩不敢消費、服務資源配置效率不高消費信心不足兩個關鍵問題。
消費預期不穩。從需求側看,穩定的消費預期對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消費規模具有重要作用。在消費領域,預期往往是比現實更重要的決策因素,特別是在經濟下行階段,消費預期不穩定將引致短期內需疲軟,還可能形成低預期、低消費、低增長的負向循環。
一般來說,收入預期是決定服務消費意愿和能力的根本因素。相對于實物消費,服務消費具有更高的收入需求彈性,許多實證研究結論表明,服務消費的收入需求彈性大于1。短期看,若消費者預期未來收入增長,將傾向于增加非必需服務消費。反之,若預期未來收入下降,優先保障剛性支出,擠壓服務消費。長期看,消費者會根據長周期收入預期平滑消費行為。長期收入預期越穩定,對養老規劃、教育投資、醫療保健等跨期服務消費需求越高。
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重出口、重投資、重積累,對消費的宏觀管理不足。我國居民儲蓄傾向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IMF預測,2024年,中國國民總儲蓄率達42.68%、遠高于美國(17.32%)、日本(31.03%)等國家,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提升至43.48%,高儲蓄率為生產能力的快速擴張提供了資金,卻沒能為這種供給快速擴張創造需求。在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居民儲蓄意愿居高不下體現了對未來基礎性生活保障的較強預防性心理。不從根本上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打破消費預期“魔咒”,服務消費需求長期可持續性增長將難以為繼。
資源配置效率不高。一是一些基礎領域保障性服務、普惠性服務供給總量仍然不足,抑制了居民服務消費意愿。以養老領域為例,當前全社會用于老年人社會保障和醫療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壓力、家庭養老負擔仍然沉重。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退出勞動力市場后,主要依靠保障性收入或其他家庭成員供養,一些基礎性剛性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滿足,比如養老護理服務。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我國失能老年人約3500萬,占全體老年人的11.6%,而目前持證養老護理員僅50萬,按國際上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比例計算,潛在需求量超過1000萬。據測算,到2035年,我國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600萬,到2050年達5800萬左右,護理員缺口繼續擴大。
二是供需、區域結構性失衡問題嚴重,供需錯配矛盾較深,未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如,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民辦托育機構占比近90%,一線城市平均托育服務收費價格在5500元/人/月以上,遠超大部分年輕家庭的消費支出能力。事實上,很多服務領域都存在著有需求但國內供給響應速度和能力跟不上的問題,導致教育、旅游、醫療等領域的大量高端需求嚴重外流,服務貿易逆差嚴重。以教育為例,《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藍皮書(2023-2024)》顯示,1978—2024年,中國大陸留學人員累計超過800萬人,留學生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所高校,主要流向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估計,目前我國留學生自費比例在85%以上,按照人均年消費30萬元人民幣計算,每年新增市場規模達2000億元人民幣以上,這部分優質教育需求如能留在國內,既拓展了服務消費的增量空間,也可以為經濟社會提供大批優質人力資源。
此外,一些領域無效、低效服務供給過剩,公共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近年來,一些地方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時,存在行政主導的需求前置現象,規劃不合理、高估社會服務需求量、服務需求場景錯位或沒有觸達實際需求等導致文體設施、基層活動中心、商業中心等閑置率較高。
構建多層次需求驅動的服務消費體系
首先,國家資源要進一步向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群聚焦。
一是財政投入要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加大對可負擔、可及性高的普惠公共服務領域的資源傾斜和政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發揮好財政對托育、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兜底效能。二是建立國有經濟提供公共服務的多元供給機制,發揮國有資本公益性、保障性功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引導央企和國企加大對回報率偏低、經營主體積極性低的普惠民生領域的投資力度,切實改善普惠公共服務供給規模不足和質量不穩定狀況,糾正一些領域的市場失靈問題。三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動態調整各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提高普惠公共服務標準,加快社保普惠化進程,擴大職工社保體系覆蓋面,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與醫保補助標準,有效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經濟負擔和消費顧慮,釋放被剛性服務支出擠壓的改善型、發展型服務消費空間,提高福祉水平。四是針對中低收入人群實施差異化服務消費促進政策。在擴大內需政策體系中針對中低收入群體進行量身設計,在補貼力度、范圍、時效、存量貸款利息、消費稅和個稅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
其次,優化服務消費環境,推動服務消費市場良性發展。
一是完善服務消費政策法規體系。服務消費覆蓋面廣、牽涉主體多、消費場景豐富,監管和治理要求高、風險點多,建議時機成熟時整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各細分服務領域的管理辦法、指導意見,建立規范服務消費的總體法規框架體系,彌補監管空白,高位推進服務消費市場規范發展,提振消費者信心。二是加大對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新探索,為創新者提供“安全網”,支持經營主體培育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為新興業態預留足夠的發展試錯空間,挖掘改善型、發展型服務需求增量。強化中小經營主體的精準財政補貼、稅負減免等專項政策。三是加強服務消費統計監測,準確把握服務消費發展趨勢,動態完善服務消費促進政策措施。四是加力擴圍“兩新”政策,將提振消費范圍從實物擴大到服務消費,盡快推出服務消費補貼,引導相關部門和地方出臺細化配套措施,將人力資本煥新、“一老一小”服務、數字服務等項目納入消費補貼范圍,激發服務消費潛力。五是探索從短期刺激政策轉向長效機制構建,鞏固短期政策成果并上升為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制度化保障。
最后,推動重點服務業領域有序擴大開放,吸引境外消費回流。
繼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領域有序擴大開放,拉動境外消費需求回流。在高等教育領域,建議提高國際教育服務在地化水平,繼續擴大中外合作辦學規模,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引進高水平國際化師資和培養模式,特別是發揮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競爭優勢,激發知名高等院校聲譽、品牌和特色拉動消費的潛能。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國家范圍,提升中外合作辦學質量,暢通與國外先進教育國家的跨境遠程教育合作渠道。在醫療領域,建議擴大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城市,放開對外資醫院開設分支機構的限制,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探索外資醫療機構部分業務對接本地醫保,構建跨境遠程醫療支撐與運營體系,完善遠程診療系統,簡化外國醫師遠程診療制度。加快國際先進醫療資源與國內健康需求銜接,促進境外醫療消費回流,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醫療健康服務需求。(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世界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
SIAL 西雅展(深圳)將于2025年9月1-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舉辦,作為覆蓋全品類的華南食飲交易展,展會設立了十四大主題專區,匯聚全球10萬+好物,現場還將舉辦豐富的賽事活動,9月來深圳,搶訂秋冬爆品!點擊免費領取門票。
內容來源:經濟雜志